悬在半空治腰痛?解锁身体隐藏技能!
这不是杂技,而是严谨的康复科学——悬吊疗法!在香洲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这项国际前沿技术正为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及术后患者带来惊喜改变。
一、什么是悬吊疗法?
悬吊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是一种源自挪威的康复技术,通过绳索吊带部分悬吊身体,利用闭链运动与不稳定平面训练,迫使机体调动“休眠”的深层稳定肌群(如核心肌、肩袖肌),从而改善神经肌肉控制、重建正确运动模式。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骨科术后、运动损伤、慢性疼痛及儿童康复领域,有效激活深层肌肉,恢复运动功能。
二、悬吊疗法的5大独特优势
(一)精准激活深层肌群
传统训练易被表层大肌群代偿,悬吊的不稳定性迫使深层肌肉(如多裂肌、盆底肌)参与工作,解决“肌肉失忆”问题。
(二)无痛康复,安全高效
通过调节悬吊角度减轻关节负荷,适合术后早期康复(如ACL重建、肩袖损伤)或慢性疼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
(三)神经-肌肉再教育
强化本体感觉,纠正错误动作模式(如弯腰代偿、膝关节内扣),预防二次损伤。
(四)个性化进阶方案
从静态悬吊到动态抗阻,从减重到负重,难度可灵活调整,匹配不同康复阶段需求。
(五)趣味性强,患者依从性高
摆脱传统康复的枯燥感,悬吊动作如“空中瑜伽”般新颖,更易坚持。
三、悬吊疗法适用人群
骨科术后:肩周炎、膝关节置换后活动度恢复
运动损伤:踝关节不稳、髌骨软化症
慢性疼痛:下背痛、颈肩综合征
儿童康复:脑瘫姿势控制、感觉统合训练
亚健康人群:核心无力、体态矫正(骨盆前倾、圆肩)
四、经典悬吊动作示例(需专业指导)
(一)激活
悬吊平板支撑(双脚置于吊带,肘撑)——挑战腹横肌抗旋转能力。
(二)肩袖强化
悬吊俯卧划船(双手握吊带,躯干倾斜)——改善肩关节稳定性。
(三)下肢控制
单腿悬吊蹲起(单脚踩吊带)——提升髋膝踝联动协调性。
注意:悬吊角度、身体排列、呼吸节奏均影响效果,错误动作可能加重损伤!
(四)常见问题答疑
▸Q:悬吊疗法会拉伤肌肉吗?
→正确操作下风险极低!治疗师会通过减重、辅助手段控制强度。
▸Q:多久能看到效果?
→一般4-6周(每周2-3次),疼痛改善和神经激活较快,肌力增长需更久。
▸Q:居家能自行练习吗?
→简易动作(如悬吊带辅助深蹲)可居家进行,但需先由治疗师评估并教学。
五、悬吊疗法的临床应用
目前,悬吊疗法在香洲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已常规开展。科室借助专业悬吊设备,针对颈肩腰腿痛、运动损伤及术后康复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闭链运动模式激活核心肌群,提升关节稳定性与肌肉协调性。科室专业治疗师经系统学习培训,熟练掌握该技术。临床数据显示,悬吊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腰痛患者的腹横肌厚度达30%,使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疼痛评分降低50%,患者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效果显著,获得广泛认可,已成为科室特色康复治疗手段之一。
康复师寄语:悬吊不是杂技,而是科学!许多患者长期疼痛的根源在于“该工作的肌肉在罢工”。通过悬吊唤醒沉睡的肌肉,你会发现:原来身体本可以更轻松、更灵活!
尝试一次悬吊,或许就是告别疼痛的开始。
(注:具体方案需经康复评估后制定,本文仅为科普。)
科室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6年5月31日,是香洲区临床重点专科,珠海市“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甲等)建设单位。科室由康复(针灸理疗)门诊、康复住院病房、康复治疗中心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是珠海市规模最大的康复医学科之一。
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55人,其中医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7人,副主任医师2人),康复治疗师28人,专科护士1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核编住院病床46张,康复治疗床位60余张。科室设施完善、设备齐全,配备万元以上设备90余台,十万元以上设备近20台,拥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吞咽障碍训练仪、上下肢智能训练系统、阿基米德悬吊系统、平衡功能训练系统、步态训练系统、冲击波治疗仪、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系统、臭氧治疗仪、中低频治疗仪等各类康复设备,系统开展功能评定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肺功能康复治疗、吞咽造影、心理康复治疗、康复工程、超声引导下精准化治疗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以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新康复医学模式运行,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专业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
康复医学科主要以脑梗死康复治疗、脑出血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老年病康复治疗、各类骨科疾病保守治疗及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等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专科。
专家推荐
何国栋,副主任中医师,香洲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珠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珠海市针灸学会副会长,珠海市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委,珠海市医师学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珠海市中医脑病医师分会常委,珠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学会常委,珠海市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常委等。擅长应用针灸、中药治疗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
关铭坤,康复医学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与抑郁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脊柱健康与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委会常委,珠海市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珠海市康复医学会理事等。师承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米建平教授及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袁少英教授,曾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进修学习肌骨超声引导精准化治疗。擅长针灸、中药、物理治疗及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技术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及脑血管病等。
陈涌标,康复治疗师,主管技师。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康复分会理事、珠海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几年参编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主要担任编委。在骨科康复、神经疾病康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骨关节运动损伤、关节僵硬治疗、骨骼肌肉疼痛、关节置换术后、偏瘫、截瘫等疾病康复治疗。同时擅长本领域的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及运动治疗技术、澳式手法、神经动力学、PNF技术,获得动态松动术(Mulligan动态松动术)、关节松动术(Maitland关节松动术)认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